索引号 | 002650162/2025-65545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区科技局 | 发布日期 | 2025-08-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翁阁谞代表: 您提出的第121号《关于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难题,激发创新莲都建设新动能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bet36体育投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调研与建言献策。建议精准指出了当前bet36体育投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足、支撑体系薄弱、人才引留机制短板等核心问题,并从强化企业主体、完善转化链条、深化人才改革三方面提出系统性建议,与我区科技创新工作思路高度契合。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对提案中突出问题的回应 (一)关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未充分形成”问题 2024年,bet36体育投注:持续开展“两清零一提升”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7%,高于全省平均值(3.17%),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bet36体育投注:传统产业占比高、企业规模偏小、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设备更新成本高、研发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导致中小微企业“不敢投”“投不起”。近年来,bet36体育投注: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推行梯度培育制度,建立并动态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24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省重点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市级创新联合体1家,头部企业培育仍显滞后。 (二)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支撑体系尚不完善”问题 2024年,bet36体育投注:以“碧湖新城”为创新创业主平台主阵地,高质量建设白桥美丽健康创新港,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白桥美丽健康创新港项目为牵引,相继成立浙江工商大学绿谷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bet36体育投注:赵继宗王硕神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绿谷医疗健康科技研究院。受制于山区区位条件,bet36体育投注:本级尚无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新型创新研发机构等科创平台,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储备不足,导致向上争取国家级、省级“高精尖”项目时可依托的平台较少。 (三)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引留机制存短板”问题 二、针对提案建议的落实举措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1.构建梯度培育体系。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链条,从“微成长”到“大变强”全周期支持企业创新,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雁阵梯队。2025年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向科技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申报,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大力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加快企业研发机构量质并举,2025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力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零”的突破。 2.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需求发现机制,建立重点技术攻关清单,完善“揭榜挂帅”制度。支持纳爱斯、替科斯等行业龙头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对照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市县联动攻关计划、区级主导产业攻关计划,实施区级重点产业研发项目,逐步形成以企业订单式研发为主的科研体系。将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落实企业研发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企业研发活动扩面提升,力争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 (二)构建高效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1.政策与平台双轮驱动。出台新一轮《bet36体育投注:bet36体育投注:深化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资金链”支持“创新链”的长效机制。运用“浙丽转”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成果库+需求库”双向对接机制,运用大数据实现供需精准匹配,2025年计划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以上。健全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实体化研究院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运行质效,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小切口”赋能产业发展。建设好美丽健康创新研究院,提升绿谷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工作质效,提升成果转化率。谋划推进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实质性合作。 2.打通“四链”融合通道。进一步准确把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和工作要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轨高端资源和高端平台,坚定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以科技赋能大健康产业领军示范、半导体产业错位突围、数字经济加速增长、阀门和电气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快建设白桥美丽健康创新港,协调联动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合力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加快高端生态、高端产业、高端人才融合聚变,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依靠教育、教育赋能产业”的基本逻辑,建立人才科技新政动态调整机制,迭代实施莲都人才政策,完善引育创新人才、打造科创平台、深化校地合作等支持举措,助力创新型人才发展。深入实施“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对带项目、带团队的创新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创业资助,2025年落地创业类项目2个。深入推进职技贯通,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探索推进“技术经理人培育工程”,打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深化先进制造业集群技能人才培育,大力推进专业技能竞赛,2025年新增产业工程师70人以上。 2.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间的人才 “旋转门”机制,通过“莲都班”“百博入百企”“科技副总”等形式,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人才流动壁垒。推动浙江工商大学绿谷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与本地企业共建“双导师制”研发团队,促进人才在产学研各环节自由流动。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共享交流人才评价体系,对于年度绩效考核优秀、良好的共享人才,给予一次性补助、人才公寓、职称申报的激励政策。推动“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人才授权认定工作,赋予重点企业、实体化研究院等用人主体人才评价自主权,注重市场对人才能力、实绩的认可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再次感谢您对bet36体育投注: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与建议。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难题,是我区打造山区新质生产力先行地的关键所在。我们将以提案办理为契机,聚焦企业主体、平台支撑、人才保障、转化效能等核心环节,系统推进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为莲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恳请您继续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联系人:刘媚婷 ?联系电话:0578-2653217)。 ? ? bet36体育投注:bet36体育投注:科学技术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