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中国科学院】

图片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区政府信息公开 >规划信息 >“十二五”(已归档) >专项规划
首页
丽水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索引号: 002650306/2012-19249 ???? 发布机构: 区农业局 ???? 发布时间: 2012-12-13 00:00:00

文号:

索引号 002650306/2012-1924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发布机构 区农业局 成文日期 2012-12-13 00:00:00

  “十二五”时期,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快丽水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畜牧业增效,对于实现丽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  “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业发展,紧紧抓住畜牧产业发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三条主线,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畜牧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06亿元,比2005年增加3.66亿元,增35.19%。肉类总产量8.73万吨,比2005年增加0.62万吨,增7.64%。禽蛋产量0.88万吨,增加0.09万吨,增11.39%。猪肉、禽肉、牛羊肉所占比重分别达到70.58%、24.83%、4.12%。
   2、区域化布局已经形成。全市畜牧产业已形成三大产业带:一是以缙云、莲都、松阳为中心的家禽产业带,饲养量占全市的80%左右。二是以龙泉、庆元、青田、景宁、云和、遂昌为中心的山羊产业带,饲养量占全市的85%左右。三是以莲都、松阳、龙泉、遂昌为中心的生猪产业带,饲养量占全市的65%左右,成为饲料、兽药、规模化生猪生产的主要集聚地。
   3、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畜禽种业建设。地方遗传资源品种碧湖猪和缙云麻鸭列入省级畜禽品种保护目录,其中缙云麻鸭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资源认定,列入到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全市有4个种猪场、8个种禽场,年生产种猪12600头、苗禽2620万只,供种能力大大增强。优良品种引进、人工授精等技术的应用,使畜禽良种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其中肉鸡基本实现良种化,猪、牛、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30%和55%。二是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猪-沼-作物”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得到大力推广,采用该模式的规模养殖场占到总量的50%。废菌棒发酵床养猪模式得到有效推广,推广废菌棒发酵床养猪面积2万多平方米。湿帘、产床等养殖设施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一灯两池三化”防控模式在规模养殖场得到普及。
   4、生态畜牧业发展趋势明显。中央及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畜牧业扶持力度,全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深入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建设要求,2006-2010年,全市新建(改扩建)生态规模养殖场395个,配套农田果园消纳面积7.14万亩;完成708个“811”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建设任务,建成6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年可加工有机肥2万吨。规模养殖占据主导地位,生猪规模化率达到65%。
   5、畜牧业基础逐步得到改善。一是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市共完成省级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建设项目264个,其中国家建设项目87个,省级建设项目177个,共投入资金2.5亿元,极大地改善了规模养殖场的基础条件。二是畜牧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市12家畜牧企业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产值上亿有1家,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成立了全省首家跨县域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有社员68个,合作社年出栏生猪10万头。有3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列入农业部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三是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缙云麻鸭通过畜产品地理标志综合鉴评,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四是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制定了《bet36体育投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bet36体育投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bet36体育投注:应对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等3个畜牧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创建了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定位式防控”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横向全覆盖、纵向到畜禽”高效有序的新机制。不断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加强了基层动物防疫力量,机制体制逐渐健全,人员队伍不断充实,有效地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加强兽药、饲料、生鲜乳的监管,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全市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及在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购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疫苗、消毒物资和应急物资等,确保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

  二、畜牧业面临的问题
  我市畜牧业发展环境总体良好:各级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财政投入趋好;250万亩粮食作物和茶、果园和1210万亩草山草坡、冬闲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所探索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存在,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要求: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畜牧用地紧张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畜牧业持续发展。
   二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养殖规模虽然有所发展,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畜牧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14.5%;生猪自给率只有75%,商品猪缺口达30万头;饲料及畜产品加工业滞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12个种畜禽场均为二级繁育场。
   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周边国家和地区重大动物疫病呈多发频发态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但个别地方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基层队伍不稳定,防疫经费不到位,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多部门分段管理的体制容易造成监管脱节,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第二部分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加快畜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加强畜禽良种工程和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构建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保障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区域布局规划,合理有效地利用山区畜牧业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及生产条件,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
   2、坚持发挥生态优势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区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以发展无公害、绿色、生态畜产品为重点,优先发展具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业,提高畜产品自给水平,把山区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畜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
   3、坚持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原则。按照畜禽养殖适应不同地理特征、不同养殖方式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形成以农牧结合为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生态养殖模式,使农、林、牧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坚持畜牧兽医协调发展的原则。畜牧生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步抓,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统筹发展。
 

  三、工作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市并举”和“两创”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市畜牧业发展目标是建成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畜牧业。 

  一是产业发展目标。畜牧业产值突破16亿元,比2010年增13.8%,占农业总产值的20 %以上,全市年出栏生猪85万头、羊12万只、牛2万头、家禽2000万只,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8%、63%、10%、55%;肉类总产量11万吨,禽蛋1.2万吨,其中猪肉7.2万吨,禽肉3万吨。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生猪、家禽、羊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5%、90%、90%,生猪、家禽生产基本实现产业化。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比重提高到80%,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规模畜禽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三是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警指挥体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安全监管、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由70%提高到75%;屠宰检疫率和规模场产地检疫率保持100%;逐步完善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努力确保辖区内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
   

  四、主要任务  

  (一)抓好四项调整
   1、布局结构调整。根据《bet36体育投注:区畜禽禁、限养区管理办法》,计划到2015年,市、县(市、区)建成区、水源保护区、主要溪流沿岸及风景明胜区为禁止养殖区域,畜牧养殖业全部退出;按照“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尽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闲杂地、荒山荒坡等非农用地,充分考虑周边种植业对畜牧粪便的消纳能力,在远离城镇、村庄、公共要道、干流、水源区域布点,强化三大优势产业带、原生态特色养殖区域布局,发展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于一体,养殖、环保、旅游观赏相和谐的生态循环型畜牧业。
   2、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优先发展畜禽种业。种猪产业以莲都、龙泉、松阳、遂昌县(市、区)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种猪核心群和良种繁育场,实现种猪总量翻一番;种羊产业以九县(市、区)山区为重点,以全市种羊自给为目标,山羊良种覆盖率由55%提高到75%;种鸡、种鸭产业以缙云、莲都为重点,良种覆盖率实现100%。二是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生猪自给率由75%提高到85%以上;积极开发利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发展以山羊为主的草食动物。三是重点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增加到35个以上,龙头企业加工带动能力提高50%。四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70%。
   3、产品结构调整。到2015年,猪肉、禽肉、牛羊肉所占比重分别达68%、26%和6%。畜禽肉类加工率达30%。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其产品无公害以上认证率达80%。创建省级以上知名畜产品品牌10个。

  4、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调整。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摆在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首位;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握工作主动性;三是坚持科学防控,遵循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防控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坚持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防控体系,全面实施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定位式防控”新型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二)实施五项工程  

  1、生态畜牧业示范工程。一是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这个主平台,把畜牧产业发展和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融入“两区”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所占比重。同时加强畜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的建设。到2015年,争取省级畜牧主导产业园区5个、畜牧精品示范园区20个,其中畜牧精品示范园区每县(市、区)不少于1个。二是依托山区海岛项目,加强以山羊、土鸡、肉牛等为主的原生态养殖示范场(户)建设,每年发展市级原生态养殖示范场(户)30个。三是依托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温台丽生态养殖和市本级生态养殖等项目,全市建设300个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场。四是积极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按照农业部及省具体要求,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为主要内容开展创建活动。
   2、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种猪、种禽产业基地和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建设种猪、种禽、种羊场各10个,其中力争有1个一级种猪场。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比重由50%提高到80%以上。重点加强缙云麻鸭、碧湖猪、中蜂等地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稳定碧湖猪核心群数量,不断提纯复壮,提高核心群资源品质,在强化保种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利用,实现以保种促开发,以开发推进保种的“双赢”。对缙云麻鸭,在继续加强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核心种业优势。
   3、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工程。全面完成对全市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该工程主要是通过农牧结合就地消纳、异地利用和发酵床零排放建设3种模式,其中农牧结合利用模式包括明沟改暗沟、粪便发酵池、三级沉降池、排灌等;异地利用模式包括沼液发酵池、排污暗沟、沼气净化、有机肥制作、异地消纳设备等;发酵床环保型模式包括发酵床建造、垫料制作和垫料循环利用等。
   4、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程。到2015年,建立与公共卫生水平相匹配的动物卫生监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动物防疫与动物产品安全追溯、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产品安全监测、其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五大系统。建成市级动物防疫数据采集铺点1个、防疫信息通知通告铺点1个、动物防疫数据管理铺点1个,建成县级县域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2个、养殖主产区乡镇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29个、动物防疫数据采集铺点9个、防疫信息通知通告铺点9个、动物防疫数据管理铺点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基础设施建设49个。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 
   5、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建立健全科学的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在队伍、技术、制度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加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全面实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实现养殖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建成市级动物检疫数据采集铺点1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1个、动物卫生监督监管网络1个,建成县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申报点46个、屠宰场检疫工作室进行规范化建设14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规范化改造43个、动物检疫数据采集铺点9个、动物卫生监督监管网络9个、屠宰厂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铺点实施13个、超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铺点19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9个。保障畜产品安全,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  〔2007〕4 号)和《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07〕54号)精神,把发展现代畜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区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生态养殖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土地使用政策,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落实动物防疫物资保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手段,夯实基础。
   3、加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和疫病控制体系,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畜产品安全;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及推广体系,不断优化种质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培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逐步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一是逐步完善市、县(市、区)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建设,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加快推进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改革。二是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重大动物疫病联防协作机制、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主体培育,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  

  5、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件:
附件: